楊貽茜:政府不能當新生代導演靠山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張博亭/台北報導】

(90)  

國片熱潮再起,中生代導演如魏德聖、鈕承澤等拍出破億大片,成為票房保證,台灣電影前景看似一片光明,但對於像《寶米恰恰》的新人導演楊貽茜來說,仍無法深刻感受到國片恢復榮景,即使不少影評人和網友讚賞《寶米恰恰》清新好看,票房卻好不叫座,和去年的國片《星空》情況雷同,顯示新生代導演難以取得口碑和票房兼顧的困境。

新生代導演認為,這樣的困境突顯出電影少了大卡司就少了票房、創投業的現實,以及政府沒辦法當新生代導演的靠山。

國片「寶米恰恰」上映迄今邁入第三周,票房仍在衝刺中;因行銷經費有限,楊貽茜談到自己最多曾一天跑11場映後座談。《寶》片製作過程,雖然有創投業接洽,但始終「只聞樓梯響,不見人下樓」,最主要是創投業始終將電影視為一門「生意」,而政府的輔導金,又只是杯水車薪。楊貽茜認為,政府應從拍片的前置作業開始,就要給予保護和協助,讓創作者有更多動力。

楊貽茜比喻台灣電影工作者就像在叢林中探險,彼此拿著各自的盾牌作戰,但「隨時會有大怪獸 (好萊塢)進來,把大家都吃掉。」

本身也是音樂博士的楊貽茜表示,國外的職業樂團如柏林愛樂、紐約愛樂等,都有政府當靠山,全世界很少有頂級天團不靠政府資助,能自行撐起來的。以台灣文創產業來說,好不容易燃起的台灣電影火種,政府也應該適時提供保護的管道,讓文創者認為政府和自己站在一起。

台灣不乏編劇和導演人才,不過無奈的是,很多時候都是等到導演拍完毛片,創投看過之後,錢才肯進來。楊貽茜表示,沒有人願意當第一筆救命的錢,但其實創作者真正需要的,是敢衝在第一線的投資者,這時政府能做的,就是保護電影工作者能心無旁騖的創作。

影評人膝關節認為,電影大賣非一蹴可及,新生代導演的電影作品樣本數不多,不需要給他們太大壓力,只要勇於嘗試不同題材,磨練說故事的能力,終究有大放異彩的一天。

新聞來源:http://udn.com/NEWS/ENTERTAINMENT/ENT3/7210994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米恰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