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國時報20120704_音樂博士拍電影 楊貽茜不跳Tone  

音樂博士拍電影 楊貽茜不跳Tone

中國時報/邱祖胤/專訪

 楊貽茜是小提琴博士,曾獲皇冠小說首獎,今年則推出電影《寶米恰恰》(下圖),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長片。(邱祖胤攝)

楊貽茜是小提琴博士,曾獲皇冠小說首獎,今年則推出電影《寶米恰恰》,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長片。(邱祖胤攝)

這個女生好厲害,楊貽茜是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博士,又是獲得皇冠百萬小說獎首獎得主,她回國後又換跑道拍電影,首部長片《寶米恰恰》描述她與雙胞胎妹妹青春期的故事,入圍今年台北電影節競賽項目。從小提琴家、小說家到導演,楊貽茜的人生跑道轉換令人眼花,她篤定的說:「這一切都為了電影。」

看似跳Tone的轉換跑道,對她未造成困擾,她認為音樂與電影有相通處:「導演的工作很像樂團指揮,柏林愛樂的團員談到卡拉揚的厲害,總說他可以讓每個人想辦法做好自己分內的事,導演也應這樣。」

今年卅一歲的她纖弱儒雅,腦子裡頭充滿奇異想法。她說,華格納以歌劇聞名,編劇和音樂都自己來,「華格納如果晚生兩百年,現在應該也在拍電影。」

《寶米恰恰》描述寶妮、米妮這對雙胞胎姊妹,各自擁有愛慕者,妹妹的男友擁有好口才,在愛人面前卻說不出愛。姊姊的暗戀對象雖高大帥氣,卻一再把她誤認為妹妹而追錯人。兩段青澀戀情,陰錯陽差、誤會不斷,兩位男生還在校園爭風吃醋、大打出手。

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她和雙胞胎妹妹的故事。楊貽茜對於和她共同生活卅年的妹妹,有愛也有抱怨。「我廿九歲才跟妹妹分居,如果不是因為拍電影的話,我和她應該還會持續過著複製彼此人生的日子。」

楊貽茜一九八一年生於高雄,她和雙胞胎妹妹楊琬西從小展現音樂才華,一路從高雄中學音樂班、台北藝術大學,念到慕尼黑音樂學院,並雙雙拿到小提琴最高演奏文憑。妹妹目前在長榮交響樂團擔任小提琴手,楊貽茜卻改行拍電影。

楊貽茜念高中時受到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影響,開始發電影夢。二○○一年她赴德國求學並開始嘗試寫作,花了三年完成十萬字小說《純律》,故事描寫一群藝術系學生間的友情及愛情。平實動人的文字,以及用音樂比喻人生的平易描述,贏得二○○五年皇冠百萬文學獎,這時她才覺得離電影夢近了一步。

她在德國繼續未完成的學業並自修編劇,猛K電影劇本像《英倫情人》、《理性與感性》、《喜宴》等。她的《青釋迦》二○○八年獲得新聞局優良劇本優等獎,二○一○年以《寶米恰恰》贏得新聞局二五○萬輔導金及高雄市政府三百萬補助

只是,拍電影日夜顛倒的作息及緊張的工作節奏,還是讓瘦弱的她吃不消,電影拍不到一個月她就胃潰瘍住院,只好請假一星期,並情商導演王傳宗代班。

「我的小說、短片、電影,以及未來各種形式的作品,終極關注的目標,應該都會圍繞著『人怎麼看待自己』這件事。」《寶米恰恰》的拍攝經驗讓楊貽茜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;「當你跟另外一個人長得一模一樣,外貌就會變得一點都不重要,與其在乎別人的眼光,不如弄清楚自己是誰。」


新聞來源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reading/110513/112012070400005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米恰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