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好一個故事--我看電影《寶米恰恰》

電影劇照_寶妮&米妮  

文章轉錄自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angelahung/post/1323016739

我很愛看電影,但老實說,很多當前賣座的電影,我常覺得離「說好一個故事」有些差距。

《寶米恰恰》的楊貽茜導演,說故事似乎是她的強項。之前沒寫過小說,嘗試寫的第一篇小說【純律】,一出手就可以得到皇冠大眾小說百萬首獎,勝過已出版多本小說的專職作家。當時評審們大多評論清新到不可思議,沒看過這麼正面的羅曼史等等。我也喜歡那小說,那時候貽茜還很年輕,寫作時她畫出生活領域的範圍,處理自己熟悉、可以掌握的題材,在這領域裡他揮灑自如,彷彿靜靜的告訴你一個他所知道的故事,不灑狗血,也不譁眾取寵,更讓我覺得這故事好真實。

不知不覺,她更進一步了,用更困難的方法說故事,她竟然拍了電影!星期一我看完電影,這電影給我的感覺和她的小說一樣,她還是很年輕,但他說了一個他熟悉的故事:從她雙胞胎的經驗出發,告訴我們身為雙胞胎中之一,那外人看似相似、實際上卻極大不同的成長故事。不管雄中、籃球、雙胞胎,這些都是導演的親身經歷,但他拍起片來,卻不讓這些她的親身經歷,流於個人耽溺的回憶中,她說的故事,讓不是雙胞胎的我似乎能漸漸體會一些。電影裡有個對觀眾而言相當可愛的錯誤,然而這一個錯誤偏偏對女主角寶妮很致命,這個錯誤開啟了女主角爭取更多「獨一無二」認同的動力。活到十幾歲,升學也順遂,學業體育都沒什麼問題,也沒有青春痘等「外表上」的困擾,只有面對初來乍到的愛情,一切都沒辦法控制,也不知道如何解決,甚至影響了你的生活、你和家人的關係…

====(下段有雷)====

終於,女主角們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個HBL球季終於開始,按照商業式青春電影的操作,應該會有盛大的加油團來支撐熱血的籃球比賽?結果沒有。和厲害的滬江女籃相拼搏,女主角寶妮心想要奮起搶籃板,應該有個戲劇性的逆轉勝結果?或者至少男主角終於來看寶妮的球賽,釐清錯誤?這些通通沒有發生。導演沒有讓我們那「八點檔」戲劇魂得到滿足,相反的,兩個男主角還不明究理的鬧場,球賽贏不了,寶妮還受傷了,躺在保健室裡大哭…那一場景,攝影機特寫著寶妮的臉,她臉部扭曲了,但哭泣也不是戲劇性的嚎啕大哭,壓抑暗吞的淚水,卻反而令我覺得很驚天動地,令人回想起十幾歲開始學會對家人隱藏秘密、半夜為自己的小小情事偷偷哭泣的你和我… 

戲劇的高潮不在寶妮最後一個籃球賽、也不在最後可憐一直搞錯雙胞胎的男主角終於追對人了。對我而言,最大的高點反而是剪了頭髮的寶妮,對著相本裡的諸多照片,拼命在照片背面寫著「左:寶妮,右:米妮」,最後看著兩個躺在那兒,極為相似的嬰兒雙胞胎照,瞪大眼睛,疑惑的發現:她也有無法辨認自己的那一刻。從相同走到不同,這路程每個人都要經歷的,但到了所謂「不同」的路上時,你是否仍能時時刻刻辨認、區別自己?「成長故事」或「成長電影」的魅力,在此真正展現。

 ===(離開雷區)====

導演不找明星,但卻找到了氣質和導演一樣清新、且演技十足的女主角。男主角是《一頁台北》裡面我最喜歡的角色—「高高」所演的,他那點憨厚呆傻的氣質,不用講話就很有喜劇效果。我的母校雄中作為電影的場景,但電影中也沒有販賣雄中人專屬的回憶(膚淺如我,以為電影會重現以前高中生涯中發生過的場景,來讓我好好享受一下青春),導演愛雄中,但她不僅停止於此。男女主角和導演,用新的姿態鋪陳一部新的電影,我可能也辭窮地只能學當初導演小說得獎時的評審評論了:好久沒看到這樣清新的電影啦!

導演知其進退,處理他所擅長的題材,讓觀眾可以放心看電影,真是一種美德(哈)。兩三年前以《聽媽媽的話》(I Kill My Mother)轟動影壇的導演Xavier Dolan拍這片時才十九歲,即使他電影中表現出屬於自己的超齡才華,但他處理的故事仍是他生活領域裡的故事:一個少年和他媽媽之間的愛和緊張關係。因此我們知道電影起源於這少年本人真正的掙扎,他建基於生活中的真實,但把真實帶到更高的高度,因此引起我們普遍的共鳴。

我不知道這片會不會屬於什麼號召「奪回青春」的片,也不知道多少學生或成年人能為了「青春」二字就進電影院觀賞。電影宣傳必定需要強調這是部青春校園電影,但對我而言,如說它只是一部青春校園電影,或許太淺薄也太看輕電影的價值。

青春,既無法因為看一部電影就「奪回」,青春也不能販賣。它在每個人心中舉足輕重,沒有哪一部電影能代表我們的青春。但這電影或許能喚醒你心中某一點點純真的感動,讓你度過愉悅的觀影時光,這電影完整的說了一個故事,光這點就叫人感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米恰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